新闻动态
证实了!殷商的起源,就记载在甲骨文里
图片
《说文》曰:赤,南方色也。从大从火。从字形来看,甲骨文里的“赤”字确实是从大从火,上面一个人形的“大”字,下面是一个“火”。但是大火这两个字组成的“赤”为什么可以表示为“南方色”?搞清楚这一点,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有很大帮助。首先,“大火”,是一个专有名词,又称为“大辰”。《尔雅.释天》就云:“大辰,房心尾也。大火谓之大辰。”“大火”可以泛指东宫青龙七宿的房、心、尾三宿,也可以特指房宿或心宿,在春秋以前则都是特指房宿。《尧典》里的“日永星火以正仲夏”,这个“火”就是大火的简称,特指房宿。一万年以前的尧帝时代,仲夏“日永”之时,日躔就在房宿。如下图所示,公元前8800年8月25日夏至,日躔正在东宫青龙房宿大火,“日永星火”的天象昭然可见。图片
房宿位于太阳运行的必经之路黄道上,为日月五星出入之地,在上古天文观测尤其是太阳观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。尧帝时代的羲和之官,负责“历象日月星辰,敬授民时”,自然离不开观测大火这个“大辰”。羲和这些负责观测大火的史官,在尧帝之前的颛顼帝时代,被称为“重黎”,也叫“火正”,又叫做“祝融”。《史记.楚世家》就说: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。高阳者,黄帝之孙,昌意之子也。高阳生称,称生卷章,卷章生重黎。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,甚有功,能光融天下,帝喾命曰祝融。共工氏作乱,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。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,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,复居火正,为祝融。有关“重黎”,《史记.太史公自序》里的记载是颛顼帝时期的两个人或氏族,一个是担任“南正”的重,一个是担任“北正”的黎。
昔在颛顼,命南正重以司天,北正黎以司地。唐虞之际,绍重黎之后,使复典之,至于夏商,故重黎氏世序天地。颛顼帝使火正重黎“绝地天通”的事迹,见于不少古籍记载。《尚书吕刑》就说: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,报虐以威,遏绝苗民,无世在下。乃命重、黎,绝地天通,罔有降格。《国语》也说:
颛顼受之,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,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,使复旧常,无相侵渎,是谓绝地天通。其后,三苗复九黎之德,尧复育重、黎之后,不忘旧者,使复典之。以至于夏、商,故重、黎氏世叙天地,而别其分主者也。由此可知,尧帝时代的羲和之官,实际上就是颛顼帝的重黎之后,只不过换了个官名,他们的职司都是“火正”,也就是负责观测“大火”房宿。
正因为重黎(羲和)这些史官历代都负责观测大火,所以在距今一万年前的尧帝时代,夏至日躔来到大火时,这些史官很容易就能够发现这样的现象:
每当夏至来临,白昼最长,黑夜最短,太阳在测影竿上投下的影子最短的那一天,伴随着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星宿,正是大火房宿。
一万年以前负责观测这颗大火的,应该是羲和氏中的羲叔一族。《尧典》就说,尧帝:
申命羲叔,居南交。便程南讹,敬致日永,星火,以正中夏。尧帝时的羲叔“居南交”,应当就相当于是颛顼帝时“司天以属神”的“南正重”。
商人的始祖阏伯也曾经担任过火正,主祀大火。《左传》记载:
“古之火正,或食于心,或食于咮,以出内火。是故咮为鹑火,心为大火。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,祀大火,而火纪时焉。相土因之,故商主大火。按照《左传》的说法,阏伯是陶唐氏的火正。陶唐氏,就是尧帝。《史记》就说:“帝尧为陶唐”。如此一来,商人始祖阏伯实际上就是《尧典》里“居南交”的羲叔,也就是颛顼帝时代南正重的后裔,与《国语》记载的“尧复育重、黎之后,不忘旧者,使复典之。以至于夏、商”正相吻合!
不仅如此,《左传》另一处还记载阏伯是帝喾高辛氏的儿子,和尧帝一样。
昔高辛氏有二子,伯曰阏伯,季曰实沈,居于旷林,不相能也。日寻干戈,以相征讨。后帝不臧,迁阏伯于商丘,主辰。商人是因,故辰为商星。迁实沈于大夏,主参,唐人是因;以服事夏、商。按照《史记》里《殷本纪》的说法,阏伯和商人的始祖契是同一个人,是帝喾高辛氏之子,在一万年以前的尧帝时代被封在商丘。
殷契,母曰简狄,有娀氏之女,为帝喾次妃。三人行浴,见玄鸟堕其卵,简狄取吞之,因孕生契。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。帝舜乃命契曰:“百姓不亲,五品不训,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,五教在宽。”封于商,赐姓子氏。契兴於唐、虞、大禹之际,功业著於百姓,百姓以平。上述记载均表明,至少在比尧帝更早的颛顼时代已经有了专职观测房宿、主祀大火的“火正”。
这个官职的起源甚至还要追溯到更加遥远的燧人氏时代。
《尚书大传》曰:
燧人为燧皇,燧人以火纪。火,阳也。阳尊,故托燧皇於天。燧人氏之所以得名,不仅仅是因为燧人氏发明了人工生火技术,而是因为还发明了以大火纪时的传统。《日知录》就引
《路史》燧人改火论曰:“顺天者存,逆天者亡,是必然之理也。昔者燧人氏作,观乾象,察辰心而出火,作钻燧,别五木以改火,岂惟惠民哉,以顺天也。这个“察辰心而出火”,按照不同时间“改火”的传统,就是后世月令文化的起源。《诗经》里的“七月流火”,就是以大火作为月令观测的重要天象。《周礼》和《月令》中都有“季春出火”、“季秋内火”的记载,也是按照天上大火的出没运行而举行的仪式。
那么,话说回来,一万年以前尧帝时代的“赤”字,造型分明是一团火焰的上方有一个“大”字形的人。
这个“大”人是谁?
图片
答案显而易见,当然是赤帝,也就是南方之帝,大火之神,炎帝。
《月令》就说:
夏之月……其日丙丁。其帝炎帝,其神祝融。《淮南子》也说:
南方,火也,其帝炎帝,其佐朱明,执衡而治夏。炎(赤)帝是南方之帝,大火之神,所以“赤”字的写法中那个“大”字形的人就是炎帝,有些古文写法中直接就把火焰上方的人写成了“炎”字。《说文》就说赤这个字又作“烾,古文从炎”。如下图所示:
图片
五帝,从最少一万年以前就是五行之帝,是五方之神而不是人。
五帝中的赤帝,或者说炎帝,就是五行学说里南方之神帝,也是四时里的夏之神帝。
五行与五色四时搭配对应,赤色就是南方之色,是夏季的颜色。《月令》就记载,夏季时天子服色以赤色和朱色为主。
夏之月……天子乘朱路,驾赤骝,载赤旗,衣朱衣,服赤玉。五行学说,最晚在一万年以前就成熟了,熟透了。
中华文明,最晚一万年以前就熟透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